close







台灣史的史前時代




立即點擊


課本寫得很冗長,不是很懂呢....我想問的是高中的歷史哦!!關於台灣史的史前時代是如何演進的^^"請勿轉貼太多資料,我想看大大們怎麼介紹轉貼資料就和課本差不多了,就不會想看了>"<拜託大家了(鞠躬)更新:anita大大~~我問的是史前時代哦~^^"真是不好意思讓你打這麼多不過我也滿想知道日治時期和西荷殖民時期唷還是很謝謝你^^





共分為西荷殖民統治時期,鄭氏王朝時期,清朝治理時期,台灣民主國,日本治理時期,中華民國領台時期。 日本治理時期 早期的台灣總督都是武將,為台灣各地蓬勃的游擊活動而疲於奔命,樺山資紀、桂太郎、乃木希典這三任總督的任期都不長。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的任期長達8年,但實際治理台灣的是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後藤加強了台灣的保甲與警察制度,用嚴格的手段對付抗日活動。醫師出身的後藤新平自命以生物學的原理治理殖民地,其著名的治台三策,認為台灣人的弱點是貪財、怕死、好面子,所以同時採用高壓與懷柔的兩面手法,將台灣的游擊活動完全彌平。日人在台灣建立了詳細的戶政與地政檔案,在金融、教育、農田水利、交通、醫療衛生、水電基礎建設上也確有建樹。日本政府領台之初發布法律第六十三號(簡稱六三法),授權台灣總督頒布具有法律效力的命令。台灣總督皆為將領,在台權力極大,猶如劃地為王。由於日本的政局變化,1918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因為日本的政治變化而改為同化政策。 1914年林獻堂奔走成立台灣同化會,以「由內地人﹝日本人﹞與台灣人共同組織,相互敦睦交際,促進同化以回應一視同仁的皇猷」為宗旨,追求台灣人與日本人的地位平等,但成立不久即被勒令解散。台灣人在日人積極的教化下,對於台灣人自身的前途產生了高度的自覺,遂有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等社會政治運動的展開。1921年蔣渭水等人在臺北成立了「台灣文化協會」,藉著對台灣文化活動的關心,增進台灣人的知識以及對政治關心,以求喚醒台灣人的覺醒,啟蒙台灣人的意識,尤其想要喚起台灣人對日本殖民統治政策的批判。 蔣渭水於1927年成立台灣民眾黨。 隨著中日關係的惡化,1936年台灣總督又開始由軍方將領小林躋造擔任,其政策包含對台灣人的「皇民化運動」、台灣產業的「工業化」、使台灣成為進出東南亞基地的「南進基地化」。比較具體的政策包括廢止報紙的漢文欄、推行使用日語、撤廢寺廟偶像、強制神社參拜、禁止台灣風俗習慣儀式、改日本姓名等。為了戰爭的需要,台灣除了原有的農業與輕工業之外,還得發展重工業以供應日本在亞太地區的戰爭需要。台灣人也必須以軍夫、軍屬、志願軍、義勇軍等身分成為日本兵到前線作戰。 西荷殖民統治時期 荷蘭人在遠東的商業目的,原以明帝國為重要對象,但因受制於葡萄牙人的競爭和明帝國的抵制,荷蘭人只好轉向澎湖,先後在1604、1622年兩度進占澎湖。澎湖自14世紀中葉,已有元帝國設立澎湖巡檢司治理。所以,明政府乃於1623年派兵與荷蘭人在澎湖交戰,歷經8個月不分勝負,終而議和。在議和訂約中,明政府要求荷蘭退出澎湖,如果退出澎湖,去占領對面的「化外之島」台灣,明政府則無異議,經此議和,荷蘭人遂在1624年進入南臺灣,建「奧倫治城」,後又改建為「熱蘭遮城」。 荷蘭人侵入台灣的第三年(1626年),西班牙也自馬尼拉派兵占領台灣北部基隆與淡水一帶,並起建造「聖多明哥城」,與南部的荷蘭人展開殖民與商業競爭。1642年荷蘭人趕走西班牙人,成為台灣唯一的統治者。 荷蘭統治台灣前後共約38年,荷蘭人在台灣發展貿易,並以臺灣作為轉口站,台灣成為明帝國、日本、南洋、歐洲等地的貨物集散中心。 參考資料 : 台灣歷史 自由百科全書 圖片參考:http://tw.yimg.com/i/tw/blog/rte/smiley_5.gif 2007-05-01 06:06:36 補充: 史前時代分為 1.敲敲打打-舊石器時代 晚期:代表→長濱文化 2.農耕出現-新石器時代 早期:代表→大坌坑文化 中期:代表→圓山文化 晚期:代表→卑南文化 3.煉銅製鐵-金屬器時代 長濱文化(距今15000至5000年) 該遺址位於長濱鄉的八仙洞洞穴群(潮音、海雷、乾元及崑崙洞) 大坌坑文化(距今5000至4500年) 典型的大坌坑文化式陶片近幾年分別在台東縣境內的卑南、芝田、長光及城仔埔遺址相繼出土。 2007-05-01 06:07:14 補充: 富山文化(距今4500至3500年) 台東縣卑南鄉富山遺址,過去因出土石板棺,一度曾視為卑南文化。 卑南文化(距今3500至2000年) 卑南文化主要分布在東部海岸山脈和花東縱谷南段的河階、海階和山區的緩坡地。 麒麟文化(距今3500至2000年) 麒麟文化在年代上幾乎與卑南文化同時,遺址多分布在沿海岸山脈東側山麓邊緣,從最南端的都蘭至最北端的枋寮。 靜埔文化(距今2000至500年) 靜埔遺址出土的陶器因橫把與鈕把與現代的阿美族人所使用的陶器相似,又稱之為台灣鐵器時代之阿美族文化。





就地質學上來說,距離現今三百萬至一萬年的更新世冰河期期間,台灣曾數次與中國大陸本土相連,當兩地相連時,大陸的生物及古代人類可能來到台灣定居。目前臺灣已知最早的人類,是在而台南縣左鎮一帶挖掘出的原始人類骨骸,被稱作左鎮人。然而在左鎮地區並沒有相對應的文化存在。而根據考古遺址的發掘,台灣在舊石器時代晚期(50,000年前-10,000年前),就已經開始有人類居住。以現有的證據而言,目前臺灣最早的文化為長濱文化(以台東縣長濱鄉的八仙洞遺址最具代表性),挖出了大量的粗製石器及骨角器。雖然長濱文化與中國南方的文化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然而以目前的考古學證據而言,尚不能確定台灣的舊石器時代文化是哪一種族群的人類所留下的。台灣地區新石器時代及金屬器時代的文化與舊石器時代文化關聯性不高,較著名者有台北縣八里鄉的大坌坑文化及十三行文化、台北盆地的圓山文化及植物園文化、台東縣的卑南文化等遺址,其中部分遺址中曾出土來自中國的錢幣等物品,說明部分文化可能與台灣以外地區有所接觸。目前我們已能夠確定,新石器時代(始於紀元前5,000年)以來的史前文化,是台灣南島語系民族的遺留。也就是說,在原住民定居於台灣以前,可能還有別的族群曾經在此定居過。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30000015KK00508

B6517ACFC6FB37B3
arrow
arrow

    大學生活日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